南京二日游最佳游览线路 |
---|
更新日期:08月19日 |
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连江淮平原,东南临长江三角洲,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全市面积约6600平方公里,人口56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约480万。下辖高淳、溧水2县和玄武、建邺、白下鼓楼、下关、栖霞、浦口、雨花、秦淮、江宁和六合11区。南京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占总面积的24.1%,集平原、山丘、河流、湖泊于一体,素有“虎踞龙蟠”之誉。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南京的城市绿化闻名全国,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2.3%,城区绿地覆盖率达38%。南京历史悠久,从远古起就有人类居住,1993年3月在东郊江宁县汤山镇的葫芦洞里发现了一具古人类骨头化石,距今约50多万年。到春秋战国之际(前5世纪前后)的吴越争霸时期,南京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古城——固城。公元前333年,出现另一昨著名古城——金陵邑。公元229~280年东吴在此定都建业,开创了南京成为都城的新纪元。以后,东晋王朝(317~420年)和南朝宋、齐、梁、陈四代(420~589年)相继在此建都,前后达360年之久,史称“六朝古都”。这一时期,江南经济、文化以都城建业和建康为中心,迅速发展,逐渐赶上了中原地区。937~975年,南唐在此定都。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正式以应天府为大明王朝都城,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将京师迁往北京。19世纪中叶,中英《南京条约》在此订立,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亦由此开端。1853~1864年,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南京建都,称天京。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直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到此结束。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王州。”十朝都会南京以其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貌,将秀山丽水、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林木绿洲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古今兼容、天工合一的特色,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慕名而游金陵,留下诸多优美诗章和锦绣画卷。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风景区,以钟山和玄武湖为中心。钟山东西蜿蜒,长7公里,南北宽3公里,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三峰并列,形如笔架,主峰北高峰海拔448米,为紫气升腾,故又称紫金山。风景区内,山、水、城、林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南京交通便利,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南麓。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于1926年3月12日举行奠基典礼,1929年6月1日安葬于此。墓室位于海拔158米高处,从牌坊到墓室平面距离700米,上下高差73米,陵墓面积8万平方米。陵墓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依山建筑,平面呈警钟形。主要建筑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取形于钟,象征着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唤醒民众,反抗压迫,争取民主自由,为挽救国家民族而奋斗不息的精神,警醒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博爱坊”高12米,“博爱”二字为孙中山手迹。“博爱”原出自唐代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引申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革命口号。坊后通过一条480米长的墓道,进入陵墓正门,两侧种植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代替了古代惯常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陵门门额镌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表达了孙中山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极好注解。碑亭中石碑高9米,用福建花岗石刻成,国民党元老谭延闓手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中山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10层平台,392级台阶,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至”。 顶台上是祭堂,为仿木结构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玻璃瓦。祭堂三个拱门的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堂壁大理石上刻有孙中山遗著《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是当时著名的波兰雕塑家保罗?阿林斯基采用意大利汉白玉雕刻而成。像座四周有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六幅石刻浮雕。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中山的遗体的形象而作。孙中山的紫桐棺就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广场两侧花园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陵墓从1376年筹建,1381年动工,历时两年建成。传说动用了“十万军工”。明孝陵建成后,朱元璋于71岁时病故葬入。因为马皇后谥号“孝慈”,故明代称为“孝陵”,自清代起,始称为“明孝陵”。陵内许多建筑毁于清初攻下江南和后来镇压太平天国的两次战争。孝陵布局分两个部分:前部从下马坊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部是墓的主体的陵寝建筑。 碑亭顶部已毁,俗称“四方城”。亭中竖一石碑,是现在保存于南京附近最大的一块明代碑刻,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功德而立,名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2746字,详细叙述了朱元璋的一生,神道两侧有石狮、石獬豸、石骆驼、石象、石麒麟和石马。体形硕大,造型生动逼真。有四对身躯魁梧的石人,即文臣武将。孝陵的主体建筑均按中轴线对称配制,这是我国传统的陵寝建筑风格。陵门后今存大殿基础,清末在原来旧址的中部改建碑亭。 孝陵殿原用于供奉朱元璋神位,规模十分宏大,可惜毁于战火,现仅存大柱础石56个。现享殿是清末修建,规模比原来小得多。方城城高16米,东西长75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各有一堵八字墙,墙壁青砖雕花,是明初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在方城后面有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大土丘,这便是独龙阜,即宝顶,环绕宝顶的残墙为宝城遗迹。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葬于此丘以下,宝顶石墙正面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 梅花山在钟山南麓,明孝陵前。因三国吴大帝孙权陵在此,古人称为孙陵岗,又称吴王坟。1929年始植梅花,1945年改名为梅花山。现在上植梅13000余株,品种近200种,每年春天梅花盛开,暗香浮动,艳丽壮观,是江苏著名赏梅胜地。大汉奸汪精卫1944年11月10日死去,曾葬于此。 灵谷寺在中山陵东约1公里处。原建在钟山南麓独龙阜下,前身为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名僧宝志所建的开善精舍,唐代改名宝公院,南唐改称开善道场,明初改名蒋山寺。1381年,朱元璋为建造自己的陵墓,迁于此,并赐名灵谷禅寺,山寺书“第一禅林”。清咸丰间,毁于战火。清同治时,在无梁殿东侧建龙神庙,后又陆续修建了宝公塔、金刚殿和天王殿,但规模大大缩小。1928年,因建阵亡将士公墓,改龙神庙为灵谷寺。寺内有大雄宝殿,其东原有观音殿,后改为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陈列着玄奘法师的部分头顶骨及他西行印度的线路图和回长安后的情形介绍。解放后,辟为灵谷寺公园。现有万工池(旧名放生池)、宝公塔、三绝碑、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松风阁及灵谷塔等旅游景点。其中,无梁殿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寿佛得名。此殿为明代所建,殿高22米,五楹三进,宽50.4米,纵深37.8米。从殿基到屋顶,全部用大砖砌成,不用寸木根钉,也无梁椽,故称无梁殿。 紫金山天文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海拔250米,1929年筹建,1934年建成,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台之一。紫金山天文台除拥有现代天文仪 玄武湖位于南京东北城外,周长10余公里,全园面积472公顷(7000多亩),其中水面积368公顷,湖水平均深度1~3米。玄武湖古名桑泊,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在此训练水军,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446年)“立玄武湖”。玄武,源于古代星座、方位的四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这里体现六朝建都的“天地相应”思想。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利用此湖作东北城墙的天然护城河,建立黄册库数百间存放全国户口粮赋簿册。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式辟为公园。玄武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湖水碧波上点缀着五个小岛,各据其胜,分别是环洲、樱洲、菱洲、梁洲和翠洲。洲与洲之间有堤桥相连。环洲上有郭仙墩,即晋郭璞的衣冠冢。梁洲为梁昭明太子梁园故址,洲因此得名。洲上有揽胜楼、赏荷厅、陶然亭诸景。玄武湖东峙巍巍钟山,西倚明朝古城墙,湖光山色,风景秀丽。 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城南,是全国重点建设的旅游风景区,其主要景点基本上分布在“十里秦淮”两岸。“十里秦淮”系指内秦淮河东水关至西水关的一段水道。自六朝起,这里就是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十里秦淮是历史上南京这一繁华都市的缩影。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秦淮风光带的主要景点有: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的渡口桃叶渡;与之毗邻的吴敬梓故居陈列馆;可以观看天下奇景秦淮半边月的文德桥;因东晋名门望族王导、谢安而知名的乌衣巷及王谢古居;体现儒家文化的夫子庙、学宫、贡院三大古建筑群;展示明末清初街市风貌的东西市场;传为明末风尘奇女李香君故居的媚香楼;列为世界之最、雄伟壮观的中华门城堡;明代开国功臣徐达府第的东、西花园——白鹭洲公园、瞻园等。其中最擅秦淮之胜的首推夫子庙。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包括三大建筑群:孔庙、学宫和贡院。孔庙即文庙,宋、元、明、清都是府学的所在地,清末成为专门祭祀孔子的地方,俗称夫子庙。这里历来是商业、文化繁盛之区,经过80年代以来的复建,古建筑群占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夫子庙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又称月牙池。池南大照壁,长1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北岸石栏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石栏前的广场,东有魁星阁,西有聚星亭,中有“天下文枢”牌坊。文枢坊向北依次是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学宫的明德堂、尊经阁等仿明清古建筑。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市场为“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民族式建筑。店铺前装饰多姿,市招迎风飘展,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气息,再现了明清盛世江南街市风貌。秦淮画舫,俗称花船或灯船,源于东晋司马氏偏安江左,将北方的车与南方的船融为一体。据史载:“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儒林外史》和《桃化扇》都生动描述过泛舟秦淮的盛况。秦淮风味小吃,尤以“秦淮八绝”被称为夫子庙传统名馔的精华。花鸟虫鱼市场,是夫子庙的专业市场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贡院即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学考试场所。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就作为乡试、会试之处,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永乐迁都北京后,这里仍为江南省乡试所在。到清光绪年间,贡院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为当时全国个省之冠。清同治年间,供考试用的“号舍”达20644间。 及至清末新学兴起,1905年科举考试自动废止,贡院随之失去它的作用。现存明远楼是当时执事官员负责警戒和发号施令之处,今辟建为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另建有8排共40间号舍,再现当年考 瞻园位于城南瞻园路上。明初为开国功臣徐达府第西园。清代乾隆帝两次游览,并题书“瞻园”二字。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这里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的王府花园。园内布局以山为主、水为辅,建筑点缀其间。静妙堂把全国分成两部分,南小而北大,北寂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瞻园虽小,独具特色,是名扬中外的江南名园。 南京长江大桥于1958年开始勘测设计,1960年动工。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项要求,由我国工人阶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完全利用本国材料建成。 南京长江大桥是座铁路、公路两用的现代化钢桥。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上层为公路桥,全长4589米,路面宽15米,可容四辆大型汽车并行。横跨江面的正桥长1577米,由九座桥墩凌空托起。正桥两端是通高70米的南北桥头堡4座,每堡有电梯上下,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和瞭望平台。南堡下绿树成阴,已辟为大桥公园。 中华门城堡在明南京城原13座城门中规模最大、最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城垣建筑的瑰宝。位于城南内外秦淮河之间,南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城门前后有长干桥、镇淮桥贯通,是军事要隘。明初名聚宝门,因城南聚宝山(雨花台)而得名。1931年修建中华路时改名中华门。古城堡外壁用条石砌成,高20.45米,城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深128米,占地总面积15168平方米,整个建筑以垒砌巨砖而成,极为坚固。而且,布局严整,构造精巧,有三座瓮城、四道城门,平面呈“目”字形。瓮城是指两道城门之间的空间,每道城门除置有木质外包铁皮的两扇大门外,均设有可上下运动的千斤闸。现闸已无存,但门闸石槽如故,从中可以窥知千斤闸的机关原理。城内建有27个藏兵洞,总计可藏兵3000人以上。既可埋伏士兵,又可储备物资。 煦园又称西花园,位于太平天国王府遗址西侧,因作过明成祖朱棣二儿子汉王朱高煦的王府,故称煦园。煦园是一座别具特色,具有很深的太平天国烙印的江南私家园林。全园面积1.4公顷,园虽小却精致。全园以水为主,水池南北走向,平面形如长形花瓶,俗称太平湖,有些学者认为太平湖寓意太平太国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在造园上,用舫、阁将水体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部分,以小中见大,层次丰富。园内假山奇石,楼台亭阁,清水碧潭,天然如画。园内有假山、方胜亭、桐音馆、石舫、漪澜阁、夕佳楼和水榭等。石舫原称“不系舟”,其名由乾隆亲书,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之义。漪澜阁为园中主要建筑物,飞檐翘角,庄重大方。园内立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碑刻,由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所书,书法飘逸潇洒,石刻立体感强。 雨花台位于中华门外,风景秀丽,松柏葱郁。三国时称石子岗,东晋初年称梅岗。相传南朝梁代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感动佛祖,顷刻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雨花台下还有“江南第二泉”,清冽甘美,沁人心脾。国民党统治时期雨花台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的刑场,有10万名革命者被杀害于此。新中国建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这里建立了雨花台烈士陵园。陵园占地87公顷。烈士雕塑群像由179块花岗石拼装,塑造了9位英勇就义的烈士形象。雨花台顶上的烈士纪念碑雄伟庄严,碑正面就是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纪念碑下的平台东西二侧为碑廊,长144米,共180块石碑,碑刻内容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论》,是我国目前最长的现代碑廊。烈士纪念馆为两层古典式建筑,白色大理石贴面,面积5900平方米,整个建筑既吸收传统建筑风格又具有时代精神。馆中陈列着恽代英、邓中夏等127位革命烈士的事迹和文献资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于南京西南郊江东门,日军大屠杀尸骨丛葬地之一的“万人坑”遗址。占地25000平方米。1985年8月落成开馆,由著名建筑学家齐康设计。设计构想突出遇难同胞被屠杀死难的立意,保持遗址原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墓地。主馆正面花岗石墙面上,镌刻邓小平手书的馆名,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刻写的“遇难者300000”。气氛深沉、肃穆,令人触目惊心。鹅卵石铺成的广场上寸草不生,几株枯树,四面断壁。环院布列13块碑刻,记载着全市各处集体屠杀的遗址。大墙上嵌有三组大型石刻浮雕,再现日军烧、杀、淫、掠的累累暴行。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4米的立雕母亲像,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亲人,室内陈放着纪念馆施工过程中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及部分遇难者名单。呈平顶半地下室形的史料陈列厅里,陈列大批日军暴行的现场照片和历史见证。馆内设有放映室,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记录片。 南京博物院在南京市区东部中山门内。1933年,由蔡元培倡议设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于中山门内半山园。1950年建院,始用今名。博物院由新旧两馆组成。旧馆建于三四十年代,中西式结合的整体建筑,门厅大殿仿辽代木构宫殿式,气势宏大,形象古朴。新馆1999年落成,风格与旧馆相同。各类藏品约40万件,藏书约20余万册,是我国较大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 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导读:本页面是关于党员活动中心的详细介绍,多方位为您解读党员活动中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党员活动中心信息,欢迎点击查看。 2015年2月,在羊年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又一次来到陕西,在陕甘宁革命老区召开的脱贫致富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这些牺牲和贡献,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南京红色培训教育... |